清朝除了十个亲王和两个郡王可世袭罔替外,其他亲王或郡王什么的都是在承袭的基础上降封一级或多级(一般是一级)继承,亲王的话,他的儿子就只能继承到郡王爵位,然后依次降封,分别为:和硕亲王、和硕亲王世子、多罗郡王、多罗郡王长子、多罗贝勒、固山贝子、奉恩镇国公、奉恩辅国公、不入八分镇国公、不入八分辅国公、一等镇国将军、二等镇国将军、三等镇国将军、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、一等辅国将军、二等辅国将军、三等辅国将军、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、一等奉国将军、二等奉国将军、三等奉国将军、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、奉恩将军、闲散宗室(闲散宗室,他们于乾隆四十七年皇帝为了让他们与平民有区别,于是赏与四品顶戴和四品武职补服的荣耀),不过后面几个将军爵位一般不会一等一等的降封,而是一个级别一个级别的降封,只是降封的爵位有一等二等之别和一等二等之间的奉银有区别,同时四个公爵也是分两个级别来降封(分为镇国公和辅国公,只不过他们之间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),这还是仅限于承袭父爵的人,其他兄弟就不那么走运了,正室余子授不入八分公,侧室余子授二等镇国将军,妾媵(庶福晋)所生子授二等辅国将军。
乾隆三十九年(1774)皇帝颁旨,对爵位的承袭又作了某些松动,即封亲王爵位的每代降袭到镇国公为止,郡王到辅国公,贝勒至未入八分镇国公,贝子到未入八分辅国公,如此等等,最低到奉恩将军,便可世爵罔替。